投资存在着不确定性。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常常会对决策走向产生影响。不少人由于心理因素做出了错误投资,结果损失巨大。那么,要怎样克服心理因素从而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?
自我认知剖析
投资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。要先清楚自身投资风格,是稳健型还是激进型。30岁的小李想为养老提前攒钱,他风险承受能力低,是风险厌恶型。这种情况下适合选债券、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。相反,小王年轻气盛且财务状况好,喜欢追求高收益,是风险偏好型投资者。所以他可增加股票等高风险资产配置比例。
投资的时候,情绪是个大障碍。恐惧会让人在市场稍有下跌时就急忙抛售。贪婪会使人在股票连续涨停时盲目追高。出现这些情绪时,得及时调整。老赵在熊市时很焦虑。后来他每天早晨慢跑。这让他放松了身心。也让他能更理性地对待投资了。
树立科学理念
长期投资是投资界的重要方法。在1926年到2022年的96年里,美国股票市场年均回报率约10%。其短期波动大,但长期向上趋势显著。小刘长期持有优质蓝筹股。虽历经多次市场下跌。但长期仍获得了不错收益。所以,投资者要有长期投资理念。可采用定期定额投资。每月固定金额买入基金。以此逐步积累资产。
把所有钱都投到一种资产上,这是很危险的。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,好多只投资房地产的人,损失极为惨重。要是把资金分散到股票、债券、基金、黄金等不同资产,并且还涉及不同行业、地区,这样就能降低风险。比如说,有一家基金公司,其投资组合涵盖了金融、科技、消费等行业,还有欧美和新兴市场。
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这件事很关键。巴菲特买股票时看重企业的内在价值。他不会跟着潮流去炒作概念。在2003年的时候。他投资了中石油。那是由于当时中石油处于被低估的状态。它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。并且估值是合理的。投资者应该和他采取一样的做法。要关注企业的基本面。不能被短期热点给迷惑住。
学习投资知识
投资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,需要持续学习。学习财务分析能了解企业的盈利、偿债、运营能力。通过查看企业财报中的营收、利润和现金流来实现。还可以学习技术分析。借助研究K线图和各类技术指标。以此判断股票走势。风险管理能让我们明白在高风险和低风险资产上应配置多少资金。学习渠道有不少。比如阅读专业书籍,像《聪明的投资者》《金融炼金术》。还可以参加本地投资培训课程。
向成功投资者学习是成长的捷径。吉姆・罗杰斯有诸多成功投资经历。他写了《投资骑士》。这本书讲了他的投资经历与理念。投资者能参加本地投资交流聚会。在聚会上和他人交流投资经验教训。借此避免自己走弯路。
制定投资计划
投资之前制定计划,能让投资变得更加有序。一份完整的计划,包含投资目标和策略。小张计划在5年后买房,他的投资策略是购买偏股型基金。在资产配置方面,他用30%的资金购买债券,70%的资金购买股票基金。还需要有风险控制措施,比如设置最大亏损幅度。计划要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,并且要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。比如在市场上涨且处于高估状态时,要减少股票投资的比例。
有计划却不执行,那也是没用的。好多人看到股票接连涨停,就不管纪律追高买入,结果被套住了。老李严格依照投资纪律行事,给股票设定了10%的止损点和20%的止盈点。有一回买的股票跌到了止损线,他果断卖出,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。当另一只股票达到止盈线时,他也及时锁定了收益。
培养独立判断
在投资市场里,人极易跟着别人走。2015年牛市期间,不少人受周围人影响,盲目进入市场,在最高点被牢牢套住。我们做决策得依据自身分析。就像市场热点炒作新能源汽车概念时,我们要认真研究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。还要研究其市场份额。以及盈利能力。不能别人说买就跟着买。
信息多且杂,得筛选出有用的。权威财经媒体的分析报告可靠。企业的官方财报和公告也可靠。但股吧、论坛的传言得慎重看待。专家建议不能全信,得结合自身判断。有专家推荐某只股票,可自己研究发现企业财务有问题,那就不能盲目跟着买。
保持耐心恒心
投资和赌博不一样,赌博能让人一夜暴富,投资却不是。投资是个慢慢积累财富的过程。在长期投资中,市场会经历牛熊周期。老张在2008年买了基金,当时市场下跌,基金净值缩水,可他没有放弃。经过多年熊市和牛市的转换,基金净值大幅上涨。所以,不能因为有短期波动就频繁买卖,要有耐心等待价值回归。
投资时会碰到挫折与失败,这是正常现象。小王刚开始投资就选错股票亏了钱,可他没灰心。他总结了经验教训,还分析了错误原因。后来他投资操作变得越来越成熟。只要坚持学习并实践,持续改进方法,最终就能在投资里获得收益。
朋友们,你们在投资时碰到的最大心理阻碍是什么?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作用,欢迎点赞,也欢迎分享!